德科·羅薩爾
菲律賓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雖然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較5月份1.3%的五年半低點小幅回升至1.4%,但米價大幅下跌至1995年以來30年來的最低水平,有助於抑制整體通膨。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6月份米價下跌速度加快,跌幅達14.3%,而5月的跌幅為12.8%。
「當我們從樣本門市收集商品價格數據時,我們會遵循一定的標準來選擇數據來源。但我得知,即使在我們的樣本門市中,也有一些門市現在以每公斤20比索的價格出售大米。這樣的門市並不多。這就是為什麼平均價格(尤其是普通大米)持續下跌的原因。」國家統計局局長兼公共服務部副部長克萊爾·丹尼斯·馬帕 (Claire Dennis Mapa) 在7月4日(星期五)的新聞發布會上解釋了這一點。
馬科斯政府最近透過 Kadiwa 中心與地方政府部門合作,推出了更便宜的 20 比索大米計劃,專門針對弱勢群體。據報道,該計劃已從馬尼拉大都會擴展到其他地區。政府最初撥款45億比索用於20比索大米補貼,涵蓋透過 Kadiwa 中心和地方政府門市購買和分發大米。
區域通膨和貧困家庭
國家首都區的通貨膨脹率持續走高,6月份為2.6%,高於上月的1.7%。這主要受住房、水力、燃氣和其他燃料成本較去年同期上漲的推動,6月份這些成本較上月的3.1%上漲了6%。
同時,由於6月份食品和非酒精飲料價格零上漲,馬尼拉大都會以外地區的通膨率從1.2%降至1.1%,而5月的漲幅僅為0.6%。
值得注意的是,5月收入最低的30%家庭或最貧困家庭的通膨率從零進一步改善為0.4%的通貨緊縮,即消費者價格下降。這使得他們的六個月平均值低於1%。公共服務署表示,最貧困家庭物價下降是由於食品和非酒精飲料價格大幅下降,6月份下降了2.2%,而5月的降幅為1.6%。
「首先,就食品通膨而言,總體而言,食品和非酒精飲料類商品價格漲幅放緩,主要原因是大米價格上漲。大米約占我們食品籃的30%——食品類別的三分之一是大米——正如我們之前所看到的,大米價格出現了負通膨。這是主要因素。」馬帕闡述道,並強調了大米價格負通膨的重大影響。
總體通膨的驅動因素
6月份份整體通膨的上升主要受住房、水、電、燃氣和其他燃料成本上漲的推動,這些成本從5月的2.3%上漲了3.2%。運輸價格降幅放緩——上個月下降了1.6%,而5月份下降了2.4%——也加劇了通膨上行壓力。
扣除5月1.3%的通膨率,6月份通膨率仍為2019年11月以來近六年來的最低水準。數據也位於菲律賓中央銀行預測的1.1%至1.9%區間內,但仍低於政府設定的2%至4%的目標區間。
中央銀行表示:「預計2025年通膨率仍將低於目標區間的下限,主要原因是大米價格持續下跌。不過,近期油價飆升可能會部分抵消這一影響。」
央行還指出,「受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和中東持續的地緣政治衝突的影響,全球經濟活動正出現減速跡象。這些發展可能會導致國內經濟成長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