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拉琳·德·维拉·鲁伊斯
菲律賓政府對使用人工智能製作兒童性虐待或剝削材料表示擔憂,因為這對保護兒童免受網路剝削的努力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

(Pixabay圖)
兒童福利委員會執行董事兼副部長安杰洛·塔帕莱斯(Angelo Tapales)表示,本國已記錄一起人工智能生成的 CSAEM 案例,這凸顯了提高公眾對其危險性認識的必要性。
「我們正在提高公眾對人工智能產生的兒童性虐待或剝削在菲律賓存在的認識。我們有一個記錄在案的案例。人工智能產生的兒童性虐待或剝削並非無受害者犯罪,」塔帕莱斯於10月23日表示。
他解釋說,人工智能生成的兒童性虐待或剝削可能涉及真實兒童的圖像經過數位修改以製作淫穢材料,也可能涉及完全人工製作的圖像以對兒童進行性化。
「可能沒有兒童參與第二類人工智能,但我們不能同意或允許其正常化,因為我們不希望兒童的淫穢影片和圖片被正常化或擴散只是因為這些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塔帕萊斯說。
「為什麼它在基礎上削弱了兒童的價值?兒童性虐待或剝削之後會發生什麼?實際性虐待。」
塔帕萊斯表示,兒童保護是不容談判的。
「我們孩子的尊嚴是不賣的。讓我們記住這一點,」他說。
兒童福利委員會是社會福利和發展部的附屬機構,敦促公眾透過每天24小時、每周7天運營的 MAKABATA 幫助熱線1383報告虐待兒童案件,包括線上兒童性虐待和性剝削及其材料。
該熱線根據2024年第79號行政命令設立,是MAKABATA計畫報告系統的一部分,這是一個一站式平台,用於解決和監測需要特殊保護的兒童的問題。
塔帕萊斯也引用了數據顯示該國兒童性剝削的嚴重程度。
根據國際司法使團2023年《危害等完整報告》,每100名菲律賓兒童中就有1名,即約471,416名未成年人,遭受性虐待或性剝削材料的侵害。
終止童妓國際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22年的一項研究也發現,20%的12至17歲菲律賓網路使用者遭受嚴重的網路性虐待或性剝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