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科·羅薩爾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儘管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推動了全球繁榮差距的縮小,但菲律賓仍屬於不平等程度較高的國家。
根據世界銀行 1 月 8 日發布的博客,該地區為縮小 全球繁榮差距做出了巨大貢獻,這表明收入距離每天 25 美元或約 1,500 比索(高收入水平的基準)還有多遠。
報告稱,東亞經濟進步的主要動力是收入成長,其中三分之二的進步歸功於薪資提高,其餘則歸功於不平等現象的減少。
隨著平均收入的提高,特別是當最貧困的群體透過包容性經濟成長獲得更多利益時,差距就會縮小。
報告稱,世界銀行採用了兩項新指標來追蹤共享繁榮,即全球公共利益總額和高度不平等經濟體的數量。
30 年來,全球繁榮差距減少了一半以上,從 1990 年的 10.9 下降到 2024 年的 4.9。東亞引領了這一改善,其繁榮差距從 16.5 急劇下降到 2.8,將其全球貢獻率從46%降至15%。
該地區的收入差距是由於相對於每天 25 美元的標準而言收入較低。從全球來看,收入平均必須增加五倍才能達到這個水準。
與此同時,世界銀行相關部落格指出,「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高度不平等的社會中。」
根據最新的家庭調查數據,49個國家的基尼係數超過40,約佔全球人口的22%。
報告顯示,菲律賓的不平等現象嚴重,2021 年的基尼係數為 40.7。
基尼係數衡量一個經濟體中收入或消費不平等的情況,顯示分配與完全平等的差距。指數超過 40 門檻的國家被歸類為高度不平等。
報告指出:「中低收入國家以及脆弱和受衝突影響國家的不平等現象更加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