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蓋爾·賽勒斯·格杜科斯
各界利害關係人認為,利用藍色經濟的力量可以幫助菲律賓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避免過度依賴進口燃料而導致電力昂貴。

藍色經濟(羅克人工智能)
這項舉措源於各利益相關者和資源人員齊聚一堂,參加由 FVR 遺產倡議和菲律賓農村重建運動主辦的題為“菲律賓藍色經濟:前進”的多部門對話。
在討論中,利害關係人為國家向包容性藍色經濟轉型的全面國家策略提出了意見。藍色經濟是指永續利用海洋資源,促進經濟成長、改善生計、創造就業機會,同時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
四場研討會討論了藍色經濟中涉及漁業、水產養殖和海洋產品、能源、海上運輸以及沿海和海洋旅遊的緊迫問題。
考慮到海洋是巨大的再生能源潛力來源,利害關係人一致認為海洋可以推動藍色經濟。具體來說,他們認為這可以減少該國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有效減輕氣候變遷的惡化影響。
前財政部長兼FVR遺產規劃聯合主席羅伯托·德奧坎波表示,藍色經濟鼓勵本國探索海上清潔能源,如海上風能、潮汐能和波浪能。
他說:“這些可以為家庭和企業供電,同時保護我們的環境。”
他補充說:“通過投資這些技術作為可靠且成本較低的整體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減少污染並為菲律賓人創造更可持續的未來。”
雖然藍色經濟幫助滿足國家能源需求的概念聽起來很有吸引力,但菲律賓農村重建運動計畫官員萊奧諾拉·拉瓦(Leonora Lava) 認為,政府分配給再生能源的預算仍然有限。
關於菲律賓海洋能夠支持的可再生基礎設施數量,數據也不足。
因此,需要一個國家機構來持續監測海洋支持再生能源的能力。
經濟學家、國家經濟發展局前局長西利托·哈比托 (Cielito Habito)表示,監管和法定框架仍然存在重疊和差距,主要體現在能源部和能源監管委員會方面。
海洋能源前景廣闊,但也存在風險和挑戰。首先,菲律賓大學海洋科學研究所的艾琳羅德里格斯(Irene Rodriguez)表示,利用永續海洋能源為未來提供動力不應該損害海洋生物。
薩邦漁民和農民協會主席蘇珊·巴里奧格對此表示贊同,並表示當務之急仍然應該是保護漁業社區的生計、海洋環境以及有效管理沿海資源。
同樣,菲律賓農村重建運動計畫協調員莎朗·泰勒(Sharon Taylor) 表示,藍色經濟能源雖然必須滿足清潔能源目標,但也需要保護水下生物。
另一方面,棉蘭老電力消費者聯合會主席梅爾喬拉·安巴隆呼籲實施和執行菲律賓發展能源計劃,以更好地預測能源供需。
在國際方面,外交學院助理首席研究員艾麗莎·阿爾貝托指出,建立聯盟和確保氣候融資將有助於推動公平的能源轉型,使所有菲律賓人受益。
同時,利害關係人呼籲簡化小型和社區計畫的許可和融資,同時支持農村和島嶼社區的微電網和離網解決方案。
圓桌討論支持《藍色經濟法案》,該法案目前正與國家西菲律賓海日和西菲律賓研究中心等其他立法一起在國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