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森·奎斯莫里奧
一位來自馬尼拉大都會區的國會議員正在考慮向所有符合資格的公立和私立學校學生(涵蓋小學、中學和大學)提供每年5000比索的津貼。

(馬尼拉公報)
不僅如此,帕拉尼亞克市第二選區眾議員布萊恩·雷蒙德·亞姆蘇安還提議向學業優異的學生提供10000比索的獎勵。
亞姆蘇安提出的津貼方案包含在眾議院第2657號法案中,該法案旨在為菲律賓學生提供所需的資源,並鼓勵他們留在學校完成學業。
「我們提出的這項津貼不應被視為施捨。這並非救濟,而是對我們國家最寶貴的資產——人民,尤其是青年——的投資,」他說。
眾議院第2657號法案,即擬議的《學生助學金法案》,涵蓋所有公立和私立學校的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學生,包括參加替代學習系統的學生。
根據該法案,每位符合資格的學生每年將獲得5000比索的津貼,而獲得院長嘉獎的學生將在每個學年開始時獲得10000比索的獎勵。
「我想起了那句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助學金法案》旨在幫助我們的學生學習如何『捕魚』。我們只是在為孩子們提供塑造未來、為自己和社區創造機會的途徑,」亞姆蘇安解釋道。
他表示,《學生助學金法案》是「為孩子們提供幫助和機會」。
亞姆蘇安說,為他的提案提供資金可能對政府來說成本很高,但這項投資的回報——培養出一批見多識廣、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國家將從中選拔未來的領導人——遠遠超過了所需的成本。
該法案包含一項條款,指示教育部和高等教育委員會「研究並考慮採用基於收入等級的分級制度,以確保最迫切需要經濟援助的學生優先獲得資助」。
「這項法案的核心在於我堅信,優質教育包括獲得學習所需的資源。雖然公立學校免收學費,私立院校的獎學金獲得者也可以享受免學費待遇,但校服、伙食、交通、書籍和其他學習用品等其他與學校相關的費用,對許多家庭來說仍然是一筆沉重的負擔,」亞姆蘇安說。
亞姆蘇安以自身經驗為例,回憶起自己大學時期,即使身為獎學金得主,也必須兼職才能支付學費。
他表示,他提出的《學生助學金法案》在帕拉尼亞克市第二區的試點實施表明,經濟困難的學生也能繼續學業。據該議員稱,目前已有約3,600名學生從中受益。
《學生助學金法案》計畫也幫助緩解了該地區單親父母的經濟困境。
「其他受益學生表示,這筆助學金將幫助他們支付期末考期間的交通和餐飲費用,以及建築和工程等需要額外學習用品的學位課程所需的學習用品,」亞姆蘇安說。
教育部表示,根據其最新數據,2025-2026學年小學、初中和高中入學人數為2490萬人。










